悯农一解析(悯农一)

2023-07-08 04:51:09     来源:互联网

1、悯农二首其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3、其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4、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翻译如下:诗一翻译: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

5、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种田的农夫饿死。

6、诗二翻译: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

7、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扩展资料:两首诗的赏析如下:这两首小诗在百花竞丽的唐代诗苑,同那些名篇相比算不上精品,但它却流传极广,妇孺皆知,不断地被人们所吟诵、品味,其中不是没有原因的。

8、首先,这两首诗所抒写的内容是人们经常接触到的最熟悉的事情。

9、但是,最熟悉不一定真知道,生活中就有许多熟视无睹的情况,如果一旦有人加以点拨,或道明实质,或指出所包含的某种道理,就会觉得很醒目,很清楚,从而加深了认识。

10、这两首小诗所以有生命力,就有这一方面的道理。

11、其次,诗人在阐明上述的内容时,不是空洞抽象地叙说和议论,而是采用鲜明的形象和深刻的对比来揭露问题和说明道理,这就使人很容易接受和理解。

12、像第一首的前三句,从总体意义来说都是采用了鲜明的形象概括了农民在广大田野里春种秋收等繁重劳动的辛苦。

13、这些辛苦并换来了大量的粮食,该说是可以生活下去的,但最后一句却凌空一转,来了个“农夫犹饿死”的事实。

14、这样,前后的情况形成鲜明的对比,引发读者从对比中去思考问题,得出结论,如此就比作者直接把观点告诉读者要深刻有力得多。

15、再如第二首,作者在前两句并没有说农民种田怎样辛苦,庄稼的长成如何不易,只是把农民在烈日之下锄禾而汗流不止的情节作了一番形象的渲染,就使人把这种辛苦和不易品味得更加具体、深刻且真实。

16、所以诗人最后用反问语气道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就很有说服力。

17、尤其是把粒粒粮食比作滴滴汗水,真是体微察细,形象而贴切。

18、最后,诗的语言通俗、质朴,音节和谐明快,朗朗上口,容易背诵,也是这两首小诗长期在人民中流传的原因。

19、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悯农二首。

本文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包装